时近冬至,走进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太安村,只见道路整洁,屋舍俨然,田间地头总是能看到一张张淳朴的笑脸。这个地处大别山外围、有700多户2900多人的偏僻小山村,自从2017年4月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驻村工作队(以下简称“驻村工作队”)进入以来,发生了喜人的变化。
家门口就能挣到钱
走进村子,一栋徽派风格的厂房格外惹眼。进去一看,里面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。原来,这里是太安村就业帮扶车间,专门为洗衣机厂生产线束,60多名女工正在紧张地忙碌着。
车间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,经营主体为安徽纳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,2019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。经过相关部门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推动,2019年7月,这里被裕安区认定为就业扶贫车间,为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乡村振兴期间,帮扶车间积极吸纳低收入人群就业,员工年平均收入达2万元,有效拓宽了附近群众的增收渠道,通过技能培训与产业升级,逐步构建起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。
李贤霞曾是村里的贫困户,因年龄偏大、缺少技能,一度为生计发愁。自从村里建立了就业帮扶车间,她通过参加技能培训,在找到稳定工作顺利脱贫的同时,更实现了收入逐年稳定增长。如今,李贤霞已经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,年收入早已超过2万元,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。“以前总觉得自己老了,没用了。现在看看,只要肯学肯干,啥时候都不晚!”李贤霞感慨地说。
小山村有了“大品牌”
2019年,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,太安村成立了祥东商贸公司。该公司不仅对外提供劳务服务,更将目光投向了家乡的土特产,收购本地优质的皖西大白鹅、土鸡、麻鸭等农产品。这些货真价实的土特产得益于商贸公司的精心加工与包装,瞬间成为市场上抢手的“太安村”牌绿色食品。
驻村工作队协调市场监管部门,帮助村办企业办理了稻米加工生产许可证,并按要求对稻米加工厂进行改造升级。村里推出的稻鳖(虾)米和生态“六安瓜片”茶叶,得到了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加持,品质上乘,深受消费者喜爱,2023年销售额达到490多万元,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。2024年8月,“太安村美货”小程序上线,更为农产品打开了线上销售的新渠道,助力太安村的土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“自从村里搞起了稻田养虾,我家的几亩地也跟着沾了光,收入翻了好几番呢!”村民江敦兵兴奋地说。
日子越过越有味
过去每到晚上,太安村村民从田间劳作归来,总是提心吊胆地走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上。尤其每逢遇到雨雪天气,道路更是泥泞不堪,人们出行极为不便。
驻村工作队来到太安村后,这一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。一条条原本泥泞的小路被硬化成宽敞平坦的水泥路,更重要的是,每天夜幕降临时,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便自动亮起,让来往的人们不再为黑夜而忧心。
“现在好了,晚上走在村里路上也是亮堂堂的,心里踏实多了。有时候,我忙完农活还能顺道去村里的小广场和乡亲们聊聊天、跳跳广场舞,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了!”村民朱义云乐呵呵地说。
近年来,驻村工作队还积极筹措、争取帮扶资金,为村里建起新的远教文化中心;对河塘沟渠进行清淤治理,实施道路硬化、路灯亮化和水利建设等一系列配套项目,还修建了金庄桥、祠堂桥等4座桥梁,让太安村旧貌换了新颜。
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,太安村开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。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,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。通过举办道德讲堂、评选“最美家庭”“好婆婆好媳妇”等活动,太安村营造了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。如今的太安村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、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园。
迄今为止,在安徽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部署下,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已经向太安村连续派出三批驻村工作队。2017年,太安村顺利出列,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。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6年几乎为零的情况下,边积累边发展,2020年达到101.17万元,并且连续4年突破百万元大关。2022年,太安村被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安徽省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2024年,太安村进入全省“千万工程”精品示范村建设行列。